一泻千里的成语解释
一泻千里
【成语拼音】 yī xiè qiān lǐ (ㄧ ㄒㄧㄝ ˋ ㄑㄧㄢ ㄌㄧˇ)
【成语简拼】 yxql
【成语繁体】 一瀉千裏
【成语解释】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成语出处】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大河,一泻千里。”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补充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辨析】 ~与“一落千丈”有别:~强调速度;指流得快而远;常指水流急速、文笔奔放等;“一落千丈”强调深度;指降得快跌得深;常形容地位、声望、权力等急剧下降。
【成语辨形】 泻,不能写作“写”或“泄”。
【成语正音】 泻,不能读作“xiě”。
【英语翻译】 water rushes down and covers hundreds of miles of land
【日语翻译】 一瀉千里(いっしゃせんり)
【俄语翻译】 могучий разлив <течь стремительно>
【更多翻译】 <法>avance impétueuse,irrésistible
【歇 后 语】 长江流水
【成语谜语】 开了闸的河水;最湍急的河流
【成语故事】
【成语例句】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
【近 义 词】 一蹶不振 一落千丈 一日千里
【反 义 词】 斗折蛇行 迂回曲折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