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不顾身的成语解释
奋不顾身
【成语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ㄈㄣˋ ㄅㄨˋ ㄍㄨˋ ㄕㄣ)
【成语简拼】 fbgs
【成语繁体】 奮不顧身
【成语解释】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辨析】 ~和“舍生忘死”都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意思;都形容舍己为人;勇于献身。不同在于:①~语义重;范围大;偏重于“安危”;表示把个人的安危;包括“生死”置之度外;“舍生忘死”偏重于“生死”。②~多指个人行动;“舍生忘死”不仅如此还多指人的精神品质。
【成语辨形】 奋,不能写作“愤”。
【成语正音】
【英语翻译】 dash ahead regardless of one's safety
【日语翻译】 生命の危険(きけん)をも顧みず奮(ふる)って突進(とっしん)する
【俄语翻译】 самоотвéрженно
【更多翻译】 <德>die eigene Sicherheit auβer acht lassen <unter Einsatz des eigenen Lebens><法>se lancer à corps perdu <s'exposer bravement à la mort>
【歇 后 语】
【成语谜语】 茅坑里打架
【成语故事】 “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成语例句】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 义 词】 舍生忘死 万死不辞
【反 义 词】 贪生怕死 畏缩不前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