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
| 成语拼音 | sān jiān qí kǒu (ㄙㄢ ㄐㄧㄢ ㄑㄧˊ ㄎㄡˇ) |
| 成语简拼 | sjqk |
| 成语繁体 | |
| 成语解释 | 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
| 成语出处 |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 成语结构 | 动宾式成语 |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 成语辨析 | |
| 成语辨形 | 缄,不能写作“钳”。 |
| 成语正音 | 缄,不能读作“xián”。 |
| 英语翻译 | speak with caution <absolute refusal to talk with one's mouth sealed more than once> |
| 日语翻译 | |
| 俄语翻译 | |
| 更多翻译 | |
| 歇 后 语 | |
| 成语谜语 | |
|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参观周王的祖庙,祖庙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地方,一般参观者必须保持沉默。孔子看到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在背上还刻着字:“这是古时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 |
| 成语例句 | |
| 成语用法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
| 近 义 词 | 缄口不言 默不做声 守口如瓶 |
| 反 义 词 | 口若悬河 夸夸其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