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成语
直如弦像弓弦一样正直责重山岳山岳:大山。责任之重如大山。形容责任重大咋舌不下咋舌:咬舌或忍住不言。形容不敢说话或说不出话来,极度悔恨或畏缩沾溉后人沾溉:沾润灌溉,引申为使人受益。使后来人得到好处沾体涂足沾:浸湿、浸染;涂:泥。身体被沾湿,脚被沾上了泥土。形容耕作的劳苦斩岸堙溪堙:堵塞、填满。铲平高岸,填塞河沟。比喻修整与开辟道路斩蛇逐鹿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指群雄角逐,争夺天下招财纳福纳:享受。发财享福招魂续魄指魂魄不失散。比喻悼念死者招降纳附招:招引;纳:接纳;附:归附。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招降纳款招:招引;纳:接纳;款:投诚。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招降纳顺招:招引;纳:接纳;顺:归顺。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招门纳婿招门:招进门。旧时男子家贫,女家无子,招以为婿招贤礼士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招贤下士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枕干而寝干:盾。枕着盾牌睡觉。形容复仇之心急切而坚定征贵征贱征:征兆。征贵:涨价的征兆;征贱:跌价的征兆。指价格波动的征兆郑声乱雅郑声:春秋时郑国的音乐,靡靡之音;雅:庄严的雅乐。郑国淫靡的声乐扰乱了庄严的雅乐。比喻以邪郑卫桑间郑卫:春秋时郑、卫二国;桑间:在濮水之上。指淫秽的亡国之音郑卫之曲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郑卫之声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枝木之冠冠:帽子。冠多华饰,好像树木的繁枝枝叶旁牒牒:记载宗族的谱牌。比喻旁系亲属知安忘危只知道过太平日子而忘记了危险的时候知白守辱知白:明辨是非。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暧昧知恩必报知道受到了恩惠就必定要报答知而不言明明知道而不说知而故犯故:故意。知道不对,却故意违犯知根知底指有较深入的了解知机识变机:时机。指能了解、掌握时机,识别、适应时局的变化知机识窍窍:比喻事情的关键。掌握时机和关键。形容人机灵知幾其神幾:幾微,细微。指人能够预知事情萌发的细微迹象,就能与神道相合知今博古贯通古今。知识渊博知冷知热关心痛养起居,照顾周到细致知命安身命:命运。服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知难而行明知困难却仍然去做知难行易易:容易。懂得事情的道理难,而实行却比较容易知情不报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知人待士指对待人的态度好知人料事能识别人才,预料事情的变化知人善察察:观察。善于识别观察人才知人之术术:手段。指能识别人的才能和品行的眼光知生之民知生:求生存。指在与自然界斗争中求生存的远古人民知时识务务:事。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不去违背知天知地指知天时,通晓地利知物由学指要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就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知希之贵知道的人少,可见不同于一般的普通人,因而是可贵的知以藏往知:通“智”,机智。机智则善于积累往日的经验,以为来日的借鉴知义多情义:情义。懂得情义,富于感情知音谙吕谙:熟悉;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泛指音乐。指深通乐律知音识曲指通晓音乐知鱼之乐乐:欢乐。比喻善于体会物情知遇之感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感:感激。对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感激知遇之荣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指受到赏识和重用的荣宠知足常足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快乐知足无求人知道满足就不会有过多的贪求知足之计指以知道满足为处世应变的计策直道不容容:容受。按正直的道理行事而不被社会容纳直道事人事:侍奉,服侍。正直无私地对待别人直而不肆直:平直;肆:放肆。指耿直而不放肆直而不挺指做事按正直之道而行,但能有变通直节劲气劲:强。指气节正直,操守刚劲直入云霄云霄:指天空。直冲云天。形容歌声高亢嘹亮直吐胸怀直率而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性狭中直性:性格直爽;狭中:心中狭隘。直性子,小心眼,搁不住事。指没有宽容人的度量直言谠议谠:正直。指正直的言论直言骨鲠直言:正直的言论;骨鲠:鱼骨卡在喉咙里。直话如不说出来,就像鱼骨卡在喉咙里般难受。比喻为人直言尽意直爽地说出全部的意思直言危行危:高耸的样子,引申为端正,正直。正直的言论和行为直壮曲老老:引申为衰,气馁。理直气壮,理曲气馁知不诈愚知:通“智”。聪明人不欺诈老实愚昧的人知出乎争知:智慧,知识。争:斗争,竞争。智慧从斗争中得来知而不争明知是非而不据理力争。多指不坚持原则知效一官知:同“智”,才智;效:胜任。才智能力可以胜任一官之职治阿之宰泛指有才能、治理政务有方的官吏治兵以信治兵:管理军队,训练军队。指要用信义来统驭军队治兵振旅兵、旅:泛指军队。整训军队,振作士气治不忘乱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动乱治国齐家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知耻近乎勇知道羞耻,已经接近了勇敢直待雨淋头比喻不能及早罢手或毫无准备治标不治本标:树枝的末梢,指事物的表面或枝节;本:草木的茎或根,指事物的根本或根源。只从表面上、枝节知奸亦有大罗罗:捕鸟等的网。指欲治奸邪必须布下大网。比喻治理国家要靠众人的力量知一而不知二知必言,言必尽言:说。凡有知道的,就毫无保留地讲出来知二五而不知十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知其不可为而为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知其一不达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知其一未睹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知其一未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知二五而未识于十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兵:兵器;揭:举。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招之不来,麾之不去麾:同“挥”,挥手。形容为人刚正不阿,坚定不移,不轻易听命于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挥:摆手。手一招就来,手一挥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指用人时非常随意知无不言,言无不听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惟:是。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这样,如此。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