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可否的成语解释
不置可否
【成语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ㄅㄨˋ ㄓㄧˋ ㄎㄜˇ ㄈㄡˇ)
【成语简拼】 bzkf
【成语繁体】
【成语解释】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温钦差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辨析】 ~和“模棱两可”;都是不表示肯定还是否定。有时可通用。但~指对事情不说意见;偏重于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可用于语言含含糊糊;往往和“词语”、“语言”搭配。~不能。
【成语辨形】 置,不能写作“知”。
【成语正音】 置,不能读作“zhǐ”。
【英语翻译】 not to give a definite answer
【日语翻译】
【俄语翻译】 не отвечáть ни да,ни нет
【更多翻译】 <德>weder ja noch nein sagen <keine klare Meinung haben><法>ne pas se prononcer ni pour ni contre <s'abstenir de dire son avis>
【歇 后 语】
【成语谜语】 口;呵
【成语故事】
【成语例句】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不敢发表意见
【近 义 词】 不置褒贬
【反 义 词】 泾渭分明 旗帜鲜明 斩钉截铁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最近查询: